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第五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七

付祥喜教授:成长史·情感史·革命史——《青春之歌》导读

发布人: 时间:2021-12-17 浏览次数:2185次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其中《青春之歌》具有特别的代表性。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品读《青春之歌》,12月14日下午,付祥喜教授在图书馆504会议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成长史·情感史·革命史——青春之歌导读”专题讲座,这也是第五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的第七场讲座。

付祥喜,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已出版《新月派考论》、《问题与方法: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论稿》等多种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他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曾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付祥喜教授

付祥喜教授的讲座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被拯救:林道静的成长史”“爱情的三个层次:林道静的情感史”和“知识分子情结:林道静的革命史”。进入讲座主题内容之前,付祥喜教授简单介绍了《青舂之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影响,指出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成功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小说在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影响较深,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并拍成同名电影上映。

付祥喜教授在“被拯救:林道静的成长史”部分,主要围绕三个男人对林道静成长的影响展开叙述。这三个男人分别是苦闷彷徨阶段时的生命拯救者——余永泽,追求探索阶段的精神拯救者——林嘉川,锻炼成长阶段的革命道路拯救者——江华。在近乎严酷的革命暴风雨中,林道静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克服了小资产阶级思想,铸造了崭新的灵魂,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完美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付祥喜教授讲座

付祥喜教授生动地讲述了“爱情的三个层次:林道静的情感史”。第一,好像浪漫,“一见钟情”,其实有无意识的选择。第二,恋爱不顾利害功利。第三,恋爱的底线和境界,就是忠诚。第四,“恋爱”还要飞蛾扑火,无怨无悔。特别是把知识分子寻找道路与女人寻找爱情这两个选择无缝重叠,只有在林道静的时代,关于“男性”与“人生”的选择完全合二为一。若把林道静的“情史”置于现代文学背景下现代知识女性的“情史”中考察,她与三个男人的各具特色的爱情故事,恰好对应“五四”时代、1930年代和1940年代,所以称之为现代知识女性的爱情三部曲,这个三部曲的公式可以概括为:爱情至上——革命+爱情——情归革命,这也是林道静对革命的态度。

讲座现场

付祥喜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对“知识分子情结:林道静的革命史”部分作了详细解读,经过革命洗礼后,林道静已对革命者有着明晰的认识和区分,这预示着她即将成长为能够把个人与组织、人生与政治、情感与革命融为一体的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如果说卢嘉川对于林道静的政治意义是使之“革命化”,那么江华对于林道静的政治意义则是使之“工农化”。如果说当初林道静是为了爱情而选择和接受革命的,那么此后,她只能是为了革命而选择和接受爱情了,而且这一过程要比上一个过程简单得多,林道静内心那种缘于“五四”个性解放的迟疑、矛盾和挣扎此时均已烟消云散、风平浪静。

在中国当代文学里,杨沫的《青春之歌》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对成长过程中的人们如何解决事业和爱情、个人和集体关系的困惑提供了一种鲜活的范本,也让大家看到过去革命前辈如何把革命和恋爱奇妙而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您是本站第32186773位访客 今日总馆进馆人次:4815 今日桂花分馆进馆人次:1220

Copy Right©2014 广州大学图书馆 地址:广州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