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公告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

第八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一

张连桥教授:论《百年孤独》中的伦理禁忌与伦理选择

发布人: 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2478次

《百年孤独》被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以及诺贝尔获奖作品引入中国,引发了接受热潮,并迅速经典化。马尔克斯最大的文学贡献就是把西方现代性与南美洲本土文化传统相结合,这种模式的成功也契合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诉求。在《百年孤独》里,最具争议的话题就是乱伦的问题,这一伦理禁忌成为理解这部作品的关键。根据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人类文明之初,维系伦理秩序的核心因素是禁忌,禁忌是古代人类伦理秩序形成的基础,也是伦理秩序的保障。讲座将从《百年孤独》中的伦理事件分析该作品中的禁忌问题,剖析小说人物在特定伦理环境下做出的伦理选择,阐释其中的伦理教诲与伦理价值。

3月14日下午,第八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活动拉开帷幕。首场讲座由张连桥教授主讲,讲座题目是“论《百年孤独》中的伦理禁忌与伦理选择”。

张连桥教授是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0;2012);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17-2018),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库专家、师范专业认证专家,在《外国文学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华中学术》等杂志上发表A&HCI、CSSCI期刊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欧美文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

张连桥教授讲座

讲座以马尔克斯《活着是为了讲述》中的一段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为开头,探讨了马尔克斯小说开篇的独特风格,及其对莫言、王安忆、韩少功、马原等作品的影响。接着,张教授简要叙述了马尔克斯研究热点——作品的原始主义、爱情主题研究、“革命”写作、孤独主题、死亡故事、与莫言的魔幻小说比较研究等,以及《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及诺贝尔奖作品进入中国并得以经典化的过程;指出其在新时期迅速经典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将西方文学现代性与本土文化传统结合的模式,契合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现代性要求自主的诉求。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张教授重点剖析了《百年孤独》的伦理环境。从原有的伦理环境——一个充满着魔幻色彩和巫魅气氛的传统社会到通过与吉普赛人的交易导致伦理环境的改变——小镇人民被激发了追求科学、寻求外部通道的途径的愿望,并因国内战争被迫改变了历史。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张教授讲述了《百年孤独》中的伦理身份与乱伦事件。指出人的身份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标识,人需要承担身份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人的身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伦理选择需要从责任、义务和道德等价值方面对人的身份进行确认。同时,张教授引用何成洲的观点对“事件”进行了解读:21世纪初以来,文学事件的崛起自身已经成为文学评论的一个事件,文学事件更加注重文学的生成性、能动性、互动、行动力、效果和作用。接着,通过梳理《百年孤独》人物关系图,看出整部书中乱伦事件贯穿始终,并在最终章实现了因乱伦引发的预言。由此引申出对伦理秩序的讨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禁忌的产生是人对身上的兽性部分即人的本能加以控制的结果(引自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并引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指出:人的本能中被压抑得最彻底的是乱伦和弑亲,即“族内禁婚”和“禁杀图腾”。人类在经过第一次生物选择获得人的形式之后,再经过伦理选择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放出来之后,伦理意识才开始出现,善恶的观念才真正产生。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张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和提炼,指出,从伦理环境到伦理身份与伦理禁忌,以及伦理主题的表达,作者通过《百年孤独》展示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身份遭受破坏后的种种伦理秩序的破坏与重构。传统伦理秩序的缺失导致人们精神领域的伦理意识的缺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目的就是回归到伦理环境中去,寻求伦理秩序的重构意义。并归纳了《百年孤独》未来的研究方向:《百年孤独》中的生态批判、性别与身体研究、非自然主义叙事、伦理悖论研究、后殖民皮牌、创伤叙事研究、神话与原型批评、记忆书写。

讲座现场

您是本站第31840147位访客 今日总馆进馆人次:9624 今日桂花分馆进馆人次:2276

Copy Right©2014 广州大学图书馆 地址:广州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