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第四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三
戴伟华教授:走进唐诗宋词
发布人: 时间:2021-04-23 浏览次数:1956次
2021年4月21日下午,人文学院戴伟华教授在图书馆会议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走进唐诗宋词》的经典百书专题讲座。
戴伟华教授
戴伟华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省社科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省“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社科联顾问,广东省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刘禹锡研究会会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连续3次结项获“优秀”等级。获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唐方镇文职僚佐考》等11部。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是我们研究中国诗歌史的入口。讲座中,戴伟华教授以漫谈的方式,介绍了唐诗宋词灵动的形式、简单明了的格律、题材广泛和风格多样的诗歌风貌,用平实的语言,结合自身的经历,将唐诗宋词的精彩之处娓娓道来,带领同学们走进唐诗宋词炫丽多彩的世界中。
讲座现场
唐代诗人众多,李白是其中的佼佼者,戴教授从分析李白的思想个性和诗歌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同学们如何品读、品味唐诗。他认为李白的作品思想内容丰富,既有表达建立盖世奇勋的强烈愿望和“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和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负,如“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也有抒发理想被压抑的苦闷和悲愤,高扬个性的自由解放,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又有抒写真挚深厚的友情,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更有揭露现实的黑暗,表达对民生的关怀,如《丁都护歌》《子夜吴歌》;还有讴歌大自然,并在山水景物中寄寓了自己的精神个性。戴教授除了关注李白诗歌豪情万丈的特点外,也关注到李白诗歌中悲情的表现,他认为李白写悲秋的诗篇超过了很多诗人。李白为何悲伤,主要是他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矛盾造成的,以文学之才期待政治之遇,注定李白悲伤的感情表现在诗歌中是惊天动地的。
除此之外,李白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随性、率性也是独具一格的,戴教授以《赠汪伦》为例,认为李白用短短28个字,把自己与友人之间平等、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至,还罕见地把自己和友人的名字写进诗中,可见是随性之作、即兴之作。
戴教授引导同学们领略了唐诗的风采后,又以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苏轼的《水龙吟》为例子,带领同学们走进宋词的世界。他认为,唐诗创造了中国诗歌史的高峰,在无法超越唐诗的情况下,宋词却能够另辟蹊径,在作品中说道理,讲学问,表才学,注重叙事性,创造了中国诗歌史的另一个高峰。
讲座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戴伟华教授的精彩讲解,加深了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了进一步研究唐诗宋词的兴趣和爱好。
最后,戴伟华教授和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