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第十二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三

王睿博士:《西游记》中的三教思想与佛道融冲

发布人: 时间:2025-04-02 浏览次数:1029次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4月1日,第十二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的第三场讲座在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105会议室举行,讲座围绕《西游记》展开。主讲人是王睿老师,讲座题目是“《西游记》中的三教思想与佛道融冲”。

王睿老师是历史学博士,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老师秉持陈寅恪先生“接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的信念,从事中外关系史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开设本、硕专业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外关系史专题》和全校通识慕课《中国文化名著导读》(2022年广东省一流线上课程)。王老师专攻粟特语,出版专著《唐代粟特人华化问题述论》、译著《粟特商人史》和编著《中国文化名著导读》各1部,在《历史研究》《清史研究》等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曾先后赴新疆、敦煌、美国卫斯理安女子学院、德国柏林-勃兰登堡人文科学院学习交流。

王睿博士讲座

王老师首先说明了讲座主旨:《西游记》作为明代中后期的文学巨著,其思想内涵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三教合一思潮,以及佛道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讲座将结合《西游记》的文本内证、文化传统与明代社会背景,深入剖析小说中三教思想的融合与冲突,解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讲座的第一部分是“《西游记》中的儒释道思想”。王老师以《西游记》中具体的文本内容为例,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讲座的第二部分是“《西游记》中三教思想的融合”。王老师指出,三教融合体现在情节设置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小说中的许多情节体现了三教融合。例如,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既是对佛教“普度众生”的追求,也体现了道教“修道成仙”的过程,同时还融入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西游记》的思想内涵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例如,小说强调“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这既体现了佛教的“心性”观念,也与道教的“修心炼性”相呼应,同时也符合儒家的“修身养性”思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体现了三教融合,如菩提老祖既是佛教中“菩提”的象征,又具有道教仙人的特征,是一个融合了佛道思想的复杂角色;孙悟空的形象即有佛教的“悟空”之名,又有道教“心猿”的意象,体现了佛道思想的结合。

讲座的第三部分是“《西游记》‘扬佛抑道’倾向的明代历史背景”。王老师介绍了《西游记》中佛道冲突的现实背景。明代中后期,三教合一思想盛行,社会上佛道并存且相互交融,但又存在竞争与冲突。嘉靖年间,明世宗佞道排佛,对佛教进行了严厉的整饬。小说对佛教的推崇,对道教的批判,以及对儒家伦理的坚守,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宗教势力与皇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讲座的最后,王老师强调《西游记》中虽然有心学的思想,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有五行生克的观念,但小说毕竟只是小说,不能把它当作心学经典书来读。文学作品不是为某种思想做注解的,但没有思想的文学作品是没有灵魂,无法传世的。文学作品只有将思想文化融入具体的人物、情节、意象当中,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学。

讲座现场

您是本站第36778106位访客 [进馆统计]

Copy Right©2014 广州大学图书馆 地址:广州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