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六
唐诗宋词艺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笺注》导读
发布人: 时间:2020-11-11 浏览次数:2626次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为引领同学们体悟唐诗宋词之美,11月10日下午,戴伟华教授在图书馆主楼504会议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唐诗宋词艺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笺注》导读”的讲座。
戴伟华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刘禹锡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省“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戴伟华教授曾任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戴伟华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连续获得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唐方镇文职僚佐考》等10部著作。
戴伟华教授
在讲座中,戴伟华教授首先解释了为什么要读唐诗宋词:
(1)诗的形式灵动;在音律上增加了诗歌的变化和美感;句子组合方式不断变换,更好地表达跌宕起伏的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诗歌格律简化,便于操作,容易分辨声调。
(3)在诗歌风貌方面,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4)唐宋诗人词人、作品繁多,出现了很多重要作家、重要流派。唐诗宋词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影响之大,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观。
戴伟华教授讲座
之后,戴伟华教授重点分析了李白的思想个性与诗歌的思想内容:
(1)表达建立盖世奇勋的强烈愿望和“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也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负;如“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
(2)抒发理想被压抑的苦闷和悲愤,高扬个性的自由解放;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
(3)抒写真挚深厚的友情,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
(4)揭露现实的黑暗,表达对民生的关怀;如《丁都护歌》《子夜吴歌》。
(5)讴歌大自然,并在山水景物中寄寓了自己的精神个性。
接着,戴伟华教授介绍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1)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常以理想“虚化”现实。
(2)李白总是带着诗人的激情支配客观事象,以情造境,如《月下独酌》《秋浦歌》。
(3)舍弃具体细致的物象描绘,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事物的神韵,如《望庐山瀑布》《蜀道难》。
(4)完全敞开情怀,采用爆发式的抒情方式,活脱脱地表现自己的精神个性,如《将进酒》。
最后,戴伟华教授和同学们一起赏析了宋词的代表作品:李清照的《如梦令》《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和苏轼的《水龙吟》。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