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七
杜玉俭博士:楚辞阐释史的《楚辞选》
发布人: 时间:2024-06-12 浏览次数:851次
楚辞自出现以来,以其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文辞和浓烈的感情震撼世人,成为文士反复模仿的对象。屈原作品多使用象征手法,再加上语言变迁、社会递嬗,其作品在散发出魅力的同时,后人的理解也多分歧。刘安在汉武帝指示下最早注释《离骚》,王逸又注释全部《楚辞》,历代注释反映社会思想状况,也包含对《楚辞》认识的变化过程。马茂元先生《楚辞选》是现代著名注本,置于楚辞注释史中,更能看出其特色和价值。
2024年6月7日下午,第十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第七场活动在图书馆504会议室成功举办。讲座由人文学院杜玉俭博士主讲,题目是“楚辞阐释史的《楚辞选》”,讲座主要分析马茂元注本的特色及与前人的异同。杜玉俭博士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至唐文学研究,开设《先秦诸子研究》《论语研究》《左传导读》等课程,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西方汉学家的《左传》研究及其学术史意义”。
杜玉俭博士讲座
杜玉俭博士首先从“楚辞”名称来源娓娓道来:刘向把屈原作品、宋玉和汉人模仿之作收入《楚辞》,加进自己创作的《九叹》;并指出模仿是解释的一种形式。接着分析了《楚辞》研究历代存目,特别详细讲述了汉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汉人重视楚辞的思想原因和艺术原因。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杜玉俭博士赏析了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指出其是对屈原的《离骚》及其所代表的楚辞作品进行批评的一篇专著。《辨骚》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离骚》的历史地位,它是《诗经》和汉赋之间承上启下的著作。随后列举了汉代文人对于《离骚》的不同态度。刘勰认为“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他主张对某种观点进行分析评判不能妄加褒贬,应该深入作品本身,了解其本质核心的内容,做到“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杜玉俭博士还提及刘安受汉武帝之命所作《离骚传》,其认为《离骚》兼采《国风》和《小雅》的长处。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杜玉俭博士对宋以后的重要注本及近代研究的名家作了介绍,着重讲述马茂元与《楚辞选》。其每首诗都有解题、正文注释及总结说明,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总结学术观点又断以已意,适合自学。同时也简略介绍了游国恩的《离骚纂义》等其它一些版本。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