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一
吕珍珍副教授:科举已废,我们是否还要读《儒林外史》?
发布人: 时间:2021-11-03 浏览次数:2438次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11月2日下午,第五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的第一场讲座在图书馆504会议室开讲。本场讲座由吕珍珍副教授主讲,讲座题目是“科举已废,我们是否还要读《儒林外史》?”
吕珍珍,博士,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成员。曾任日本名古屋大学访问学者、外国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外戏剧史、戏剧理论,有多篇论文在《戏剧艺术》《民俗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
吕珍珍副教授
在讲座中,吕珍珍副教授首先通过严复的感叹“中国今日之事,正坐平日学问之非,与士大夫心术之坏”“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指出清朝末年清廷的腐朽和科举的积弊。然后简单介绍了《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身世和生平。吕珍珍副教授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儒林外史》:为何功名忘不了、学霸型虎妈的“鸡娃”焦虑、及第待何如、“名士风流”的真相。在“为何功名忘不了”中,吕珍珍副教授以周进无端受辱、惨淡教书、莫名背锅、昏死号房、否极泰来的生活经历为例,指出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的悲惨生活和科考成功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在“学霸型虎妈的‘鸡娃’焦虑”中,通过鲁小姐每日为四岁的儿子讲《四书》,读文章,希望儿子科举及第的故事,说明家境优渥的“二代”们同样看重科举。在“及第待何如”中,通过范学道、匡超人的故事,指出科场上的胜利者学历、才力、能力、品行的名不副实。在“‘名士风流’的真相”中,指出斗方名士,原来是酸腐之人;世外高人,无非鸡鸣狗盗;俊逸公子,不免空虚矫情。最后,吕珍珍副教授指出,儒林中的理想人格应如杜少卿:任性自适,张扬人性;淡薄功名,蔑视富贵;豪放狂傲,扶危济困;讲究传统美德,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尊重女性,反对对女性的歧视和摧残;忧国忧民。市井中的理想人格应如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自立、自尊、自适,并有高雅的精神追求。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