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第五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九

蒋艳萍副教授:老子哲学的现代意义——《老子注译及评介》导读

发布人: 时间:2021-12-21 浏览次数:3282次

《老子注译及评介》是陈鼓应先生在吸取历代《老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重要著作。该书对《老子》作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并加以今译,对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给予了评介,是阅读和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书,也是新时期诸子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12月20日下午,蒋艳萍老师在图书馆504会议室作了题为“老子哲学的现代意义——《老子注译及评介》导读”的经典百书专题讲座。

蒋艳萍老师是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为人文学院文学系支部书记兼副系主任。主要从事文学理论、道家道教文化与文学、广府文化与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道教修炼与古代文艺创作思想论》,在《暨南学报(哲社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电影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

蒋艳萍老师讲座

蒋老师的讲座从四个方面展开:老子与《道德经》,论道篇——老子的宇宙观,无为篇——老子的政治观,尚柔篇——老子的处世观。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老子与《道德经》”,蒋老师首先分别介绍了老子和《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开创者,生前曾任周朝藏书室史官,晚年辞官隐居。《道德经》又名《老子》,道教尊其为《道德真经》,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道德经》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伦理、心理、逻辑、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接着介绍了《道德经》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认为其是“万经之王”。然后介绍了《道德经》的世界影响,即“汉学中之汉学”。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论道篇——老子的宇宙观”,蒋老师通过引用《道德经》中的内容,阐述了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道法自然;“不盈”之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思想。这些思想正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无为篇——老子的政治观”,蒋老师通过汉文帝的“无为而治”思想,以及《道德经》的内容,解释老子的“无为”之论,即“无为”即“自然”,“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道)”。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尚柔篇——老子的处世观”,蒋老师通过Raymond Tang的演讲“我从《道德经》学到的人生智慧”,《道德经》中的语录、内容介绍了老子的尚柔思想,即“水”之道,除了“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容”,能包容一切,能利万物而不争。

在讲座的最后,蒋老师将老子哲学的现代意义归结为:顺应自然,和谐发展;宠辱不惊,调适心理;谦下不争,协调人际;廉俭自律,抑奢戒骄;善待自然,爱护万物。

讲座现场

您是本站第36829016位访客 [进馆统计]

Copy Right©2014 广州大学图书馆 地址:广州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