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公告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

第七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一

张颖副教授:《悲惨世界》的情感叙事与文类创新

发布人: 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4058次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10月10日下午,第七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活动拉开帷幕。首场讲座由张颖副教授主讲,讲座题目是“《悲惨世界》的情感叙事与文类创新”。

张颖副教授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萨塞克斯大学媒体、电影与音乐学院访问学者,担任“比较文学”“视觉文化”等方面的本科及硕士课程。研究领域及兴趣为视觉文化再现、电影史与电影理论、比较文学跨艺术研究。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文化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关于中国现代电影文化研究专著一部。

张颖副教授讲座

讲座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浪漫主义思潮下的历史小说写作,雨果时代的法国政治状况,《悲惨世界》的叙事结构,文类与风格创新,跨艺术的改编。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张颖副教授从“逃避现实OR突破狭隘视野”、“文化研究与文学写作”两个方面,分析了浪漫主义者的特征和写作风格。浪漫主义者,如雨果,喜好民间艺术、音乐和文学,学习东方哲学,欢迎不同的民族习俗和性格,甚至包括那些在18世纪他们所处的世界范围以外的东西,怀着极大的热情调查各种方言和语言。他们拥有一种真正的多文化主义,全心全意地接受遥远、奇异、传统和被遗忘的东西。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一书中写道:“维克多·雨果一头钻进他能弄到的所有史学和文学作品当中,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编成全景式的《历代传说》”。浪漫主义历史小说写作的特征之一,是研究与想象参半。研究历史和异国情调为重新思考、反思当下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可能性,由此产生的大量史料成为了写作的资源,但叙事构型又来自于想象。阅读浪漫时代的小说,应从历史语境的回溯——历史如何决定叙事的发展、解析人物命运所代表的政治观——人物的符号化、分析浪漫小说中的“情节”与“历史研究”结合的叙事方式——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写作这三个方面入手。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张颖副教授对雨果时代的法国政治状况作了简要说明。雨果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后拿破仑时代(百日王朝,1815年battle of waterloo以后),包括了波旁王朝的复辟时期(路易十八—查理十世),奥尔良王朝、1832年6月革命时期等。当时艺术上出现了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政治状况非常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雨果的政治认同也在不断变化,反思暴力行动和真正的革命者往往被牺牲和利用。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张颖副教授将《悲惨世界》分为五个部分予以阐述。1.芳汀(前传),从写宗教开始,讲述了宗教救赎的故事。2.珂赛特(历史写作与传奇),以游记式的纪念开始,评价战争和政治,讲述了政治历史评论和救赎,在政治叙事与传奇之间自由转换。3.马吕斯(政治写作与传奇),回忆录式地记录了当时的贵族生活,讲述了政治“俄狄浦斯”的故事。4.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德尼街的英雄血(政治写作与传奇),讲述了革命与浪漫爱的故事。5.冉阿让(宗教与传奇)。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张颖副教授剖析了《悲惨世界》的文类与风格创新。1.混杂文类——传奇故事和政治文化史评论。2.情感化——浪漫主义、精力充沛。3.宏大化:越写越大。

在讲座的第五部分,张颖副教授通过播放由《悲惨世界》改编的歌剧片段,并穿插讲解,带领读者从直观的角度,对这部世界名著跨艺术的演绎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寻。

讲座现场

您是本站第32179622位访客 今日总馆进馆人次:7819 今日桂花分馆进馆人次:1945

Copy Right©2014 广州大学图书馆 地址:广州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