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一
张诗洋博士:元杂剧为何好看?——《元人杂剧选》导读
发布人: 时间:2024-10-23 浏览次数:2449次
2024年10月22日下午,第十一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第一场在活动在图书馆504会议室成功举办。讲座由人文学院张诗洋博士主讲,题目是“如何阅读元杂剧”。中国文学素来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元曲正是“一代之文学”的代表。元杂剧是中国戏曲艺术最早的成熟样态,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和体制规范奠定了基础。本次讲座首先总体分析了元杂剧的五个分类及众多的剧本,然后重点解读《赵氏孤儿》剧,探讨“如何理解元杂剧的文学与舞台魅力”“元杂剧如何为当代改编提供借鉴”等话题。
张诗洋,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东京大学访问研究员,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戏剧史研究。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献》《读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等多项。
首先,张诗洋博士把元杂剧分为:反映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正面描写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英雄人物的喜剧、反映人情世态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喜剧、神话和民间传说的爱情喜剧、历史悲剧五个大类,并指出,戏曲剧本要从戏曲语言、舞台形象、文学意蕴等三个层面去鉴赏。
随后,张诗洋博士通过详细诠释《赵氏孤儿》剧讲解元杂剧。首先列出了《赵氏孤儿》剧的戏曲资源、话剧资源、音乐剧、舞剧、影戏资源等目录,用以佐证《赵氏孤儿》剧国内外的影响。接着进一步介绍《赵氏孤儿》剧的来源、故事及故事的流变,解析宋代激增的赵孤故事和国家意志下的封赏活动的成因。最后通过分析《赵氏孤儿》剧的巧妙的结构设定、精妙的人物设定、微妙的情节设定、动人的语言描写,说明一部戏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原因在于具有一个极富戏剧的核心故事,同时关系到人类基本价值观念。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