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第四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五
陈永祥教授:《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
发布人: 时间:2021-05-07 浏览次数:1897次
《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文明史上永恒燃烧着的一支思想火炬。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品读《共产党宣言》,4月30日下午,陈永祥教授在图书馆504会议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共产党宣言》的时代意义”的经典百书专题讲座。这也是第四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的第五场讲座。
陈永祥,湖南益阳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十三行研究中心教授。1986年、1991年、2001年先后毕业于湘潭大学、苏州大学、中山大学,分别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长期在高校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在《抗日战争研究》《史学月刊》《历史教学》《民国档案》《安徽史学》《学术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宋子文与美援外交》《近现代史事、人物与外交》《“英美派”外交官与国民政府美援外交》,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
陈永祥教授
陈永祥教授的讲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共产党宣言》的实践考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至今,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在“《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部分,陈永祥教授从历史的角度,详细地从工业革命的迅猛推进、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革命实践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等三方面讲述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程。他特别指出:各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其矛头所指就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实际上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了当时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并指导着工人运动的发展。
陈永祥教授讲座
陈永祥教授对《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作了详细解读,指出《共产党宣言》由一个简单的引言和四章正文组成,四章正文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使科学社会主义与假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阐述了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策略原则。
讲座现场
在“《共产党宣言》的实践考验”部分,陈永祥教授主要以“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例,生动地讲述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的成功实践,《共产党宣言》在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经历了持久的考验,不仅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失色,反而在实践中越发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其理论生命之树恒久长青,并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部分,陈永祥教授主要围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时代担当”等内容进行分析,他说:从历史纵深审视现实不难发现,岁月磨砺并未埋没《共产党宣言》的光芒,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因苏联的解体而销声匿迹,相反,随着中国社会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光明前景。
可以说《共产党宣言》是一支火炬,照亮了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道路,也可以说它是一面旗帜,指引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