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第六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七
马将伟副教授:作为文学经典的《史记》——《史记选》导读
发布人: 时间:2022-05-27 浏览次数:2479次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史家著作,也是一本卓荦不凡的文学经典。司马迁发愤著书,将自己所有的生命能量都注入到这部经典中,于是成就了具有巨大文学价值的《史记》。
2022年5月19日,人文学院马将伟教授作为主讲人,为我校师生做了题目为“作为文学经典的《史记》——《史记选》导读”的专题讲座。这也是广州大学第六期第七场经典百书讲座。
马将伟副教授
马将伟副教授2008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同年9月入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习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2010年7月出站。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主要讲授课程有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美学、明清文学思潮等。
讲座现场
马将伟副教授在讲座中从“司马迁的文人身份”,《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的文学经典化历程三个方面揭示了《史记》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巨大影响。自为己作的司马迁比起“儒生”,更可以说是“文人”,文人也从司马迁那个时代开始,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身份,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身份越来越重要。《史记》以“成熟的叙事技巧、成功的人物刻画、强烈的传奇色彩、语言艺术成就”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司马迁奠定了中国的叙事艺术,采用“互见法”的使用为后世写人叙事提供了重要的写作方法。《史记》在中国古代的“文”“史”两端都是经典。而经典化则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从文学一端而言,从汉魏六朝,学者文人开始认识到《史记》的“文学性”,直至明清,《史记》逐渐地被奉为不可逾越的文学经典。
马将伟副教授在讲座中广征博引,不仅反复回到《史记》的文本中,也引据了大量的史料,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逻辑严密的考证,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详实,知识密集度极高的讲座。让流传近2000年的经典之作《史记》的魅力,徐徐展现于青年学子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