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第八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之十

禤健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发布人: 时间:2023-06-16 浏览次数:4572次

2023年6月14日,第八期“百书阅读 百场讲座”第十场在图书馆五楼会议室举行。由禤健聪教授讲述“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禤健聪教授现为语言学系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广州大学语言服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会长,广东省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集刊《古文字论坛》、《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广州市优秀专家。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亦关注粤方言史料、区域语言生活、人文教育。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禤教授指出汉字是世界上已知的几种古老文字中持续使用时间最长、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其初文构造及其形体演变,展现了先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反映了汉字形义关系的时代特征。

随后,禤教授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汉字的起源与形体演变、汉字的结构类型与形义关系三个方面对中国字进行了简要溯源和概述。首先指出,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符号体系;文字则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其次,语言先于文字产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当一个记事符号已经固定地记录语言中的某一个词的时候,这个记事符号就是文字而不再是图画。接着,禤教授用大量配以注释的古文字图片和史料,演示了汉字从刻画符号到象形符号的起源过程;以及从古文字阶段——商代(甲骨文)/西周春秋(金文)/春战(六国古文、秦系文字)到小篆——隶变,再至今文字阶段——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的形体演变过程。最后,禤教授对汉字“形声化”和“简化字”作了简略说明。

作为第八期经典百书讲座的收官之作,禤教授点线面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讲座援引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结尾:“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讲座现场

您是本站第32286169位访客 今日总馆进馆人次:4351 今日桂花分馆进馆人次:963

Copy Right©2014 广州大学图书馆 地址:广州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编: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