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广州大学第六届“书香校园 悦读畅享”征文比赛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发布人:张新兴 时间:2022-05-19 浏览次数:4849次
根据《关于开展广州大学第六届“书香校园 悦读畅享”征文比赛活动的通知》(教务〔2022〕30号)精神,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引领青年学子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跨越中,努力奋斗,建功立业,学校经典百书阅读推广中心组织了第六届“书香校园 悦读畅享”征文比赛。经文献查重和专家评审,确定260名学生获得奖励,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200名。现予以公布。领奖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广州大学第六届“书香校园 悦读畅享”征文比赛活动获奖名单
教务处
2022年5月19日
附件
广州大学第六届“书香校园 悦读畅享”征文比赛活动
获奖名单
学院 | 姓名 | 题名 | 名次 | |
1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黄杰栋 | 书纷盈繁星落城,青年已漫若浮光 | 一等奖 |
2 | 法学院 | 曾子馨 | 世上本无城 | 一等奖 |
3 | 法学院 | 陈冶楠 |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 一等奖 |
4 | 法学院 | 陈庄雅 | 谈美之有用与无用思考 | 一等奖 |
5 | 法学院 | 黎顺萍 | 如何生活:自由且不执着 | 一等奖 |
6 | 法学院 | 刘裕华 | 汝为宝,玉里藏 | 一等奖 |
7 | 公共管理学院 | 梁琦 | 光风霁月,与草木共荣枯——读《人间词话》有感 | 一等奖 |
8 | 教育学院 | 陈潭送 | 从《鲁迅作品精华》中寻找当下阅读鲁迅经典的意义 | 一等奖 |
9 | 人文学院 | 黄智敏 | “疯癫”与焦虑的时代——重读《哈姆雷特》 | 一等奖 |
10 | 外国语学院 | 谢慧 | 星云散尽皆是词话——读《人间词话》有感 | 一等奖 |
11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刘一琦 | 百年掠影正风华,青春芳华当自强 | 二等奖 |
12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张亚琛 | 让平凡的生命绽放绚丽之花 | 二等奖 |
13 | 法学院 | 车前运 | 《社会学是什么》读后感 | 二等奖 |
14 | 法学院 | 陈华喜 | 遇见美,遇见自我——读《美的历程》有感 | 二等奖 |
15 | 法学院 | 陈嘉玟 | 在美感之中漫步——读《谈美》有感 | 二等奖 |
16 | 法学院 | 陈秋吟 | 以热血书写青年风采 | 二等奖 |
17 | 法学院 | 陈晓芬 | 《悲惨世界》读后感 | 二等奖 |
18 | 法学院 | 黄嘉仪 |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草一木皆珍贵——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 二等奖 |
19 | 法学院 | 柯锦曈 | 写给自己的心里话 | 二等奖 |
20 | 法学院 | 李林江 | 哲理和音韵交汇成的美 | 二等奖 |
21 | 法学院 | 梁春怡 | 小小螺丝钉,创造新世纪 | 二等奖 |
22 | 法学院 | 林飞宏 | 浮生渺渺,行之将过 | 二等奖 |
23 | 法学院 | 林羽虹 | 西游之行,人性之旅 | 二等奖 |
24 | 法学院 | 刘秋玉 | 白鹿原上的“精魂” | 二等奖 |
25 | 法学院 | 罗雨晴 |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 二等奖 |
26 | 法学院 | 吕晖凡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在纷乱中理性思考 | 二等奖 |
27 | 法学院 | 麦晓岚 | 热血颂青春,奋斗书风采 | 二等奖 |
28 | 法学院 | 麦心仪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 二等奖 |
29 | 法学院 | 潘钰坤 | 不安的灵魂 | 二等奖 |
30 | 法学院 | 彭真 | 读《乡土中国》有感 | 二等奖 |
31 | 法学院 | 石伟俊 | 法律啊,你要尊重人性——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 二等奖 |
32 | 法学院 | 王佳阳 | 与命运斗,其乐无穷 | 二等奖 |
33 | 法学院 | 王艺森 | 孤独,爱的底色——读《百年孤独》有感 | 二等奖 |
34 | 法学院 | 谢倩敏 | 多数即真理?——读《乌合之众》有感 | 二等奖 |
35 | 法学院 | 叶圣莛 | 美的足迹,步步生花——读《美的历程》有感 | 二等奖 |
36 | 法学院 | 张巧灵 | 守护瓦尔登湖 | 二等奖 |
37 | 法学院 | 张清 | 一个老骑士的悲剧 | 二等奖 |
38 | 法学院 | 钟滟荠 | 管束背后的舐犊情深——读《傅雷家书》有感 | 二等奖 |
39 | 法学院 | 周心月 | 马孔多还在下雨吗 | 二等奖 |
40 | 法学院 | 周雪敏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 二等奖 |
41 | 管理学院 | 黄雯静 | 来一场旅行,找一片宁静 | 二等奖 |
42 | 教育学院 | 董鑫滢 | 魏晋名士自风流——再读经典《世说新语》 | 二等奖 |
43 | 人文学院 | 郭君玉 | 聂政死,世间再无刺客 | 二等奖 |
44 | 人文学院 | 黄莹睿 | 读《百年孤独》有感——循环中的遗忘 | 二等奖 |
45 | 人文学院 | 林永辉 | 《傲慢与偏见》、瓷器与中英之争 | 二等奖 |
46 | 人文学院 | 肖亦夫 | 沐阳·承光 | 二等奖 |
47 | 生命科学学院 | 洪雨薇 | 大明王朝的“道德”阴霾——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 二等奖 |
48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冯子兴 | 数学教育如何回应“读书无用论”——读《科学是什么》有感 | 二等奖 |
49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胡达强 | 科普为大任,科普为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霍金《时间简史》读后感 | 二等奖 |
50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彭泽林 | 《理想国》——柏拉图的精神世界 | 二等奖 |
51 | 外国语学院 | 黎虹兰 | 读《乡土中国》有感 | 二等奖 |
52 | 外国语学院 | 王恺浚 | 精神图腾的解构与重建——读《堂吉诃德》有感 | 二等奖 |
53 | 外国语学院 | 王亦韦 | 湖中品心,学中作乐 | 二等奖 |
54 |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祝梓博 | “围城”内外,山河犹在! | 二等奖 |
55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陈舒琪 | 以词,话人生 | 二等奖 |
56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冯蕾 | 文人的悲歌:读《桃花扇》有感 | 二等奖 |
57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刘晨 | 万物自有灵,飞鸟相与还 | 二等奖 |
58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年玉芸 | 1587夕阳晚照:明帝国崩溃的明流暗涌 | 二等奖 |
59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谭楚晴 | 《理想国》:哲学的思量 | 二等奖 |
60 | 音乐舞蹈学院 | 冯颖茵 |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 二等奖 |
61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罗梦佳 | 停下来看看风景吧——读《徐霞客游记》有感 | 三等奖 |
62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王伟志 | 浮生如梦 | 三等奖 |
63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姚颖棋 | 读《孙子兵法》有感 | 三等奖 |
64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郑丽璇 | 唱响青春之歌,展现生命本质 | 三等奖 |
65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朱思雨 | 我命由我,不由天 | 三等奖 |
66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黄杰珊 | 乱世皆苦,心仍向光——读《茶馆》有感 | 三等奖 |
67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陈晓菲 | 青春如星,迸射光芒 | 三等奖 |
68 | 法学院 | 卜滔 | 读《论法的精神》有感 | 三等奖 |
69 | 法学院 | 蔡乐儿 | 大国冬奥,时代青年 | 三等奖 |
70 | 法学院 | 蔡咏彤 |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 三等奖 |
71 | 法学院 | 曾公亮 | 在纸醉金迷中无法触及的幻梦——评《了不起的盖茨比》 | 三等奖 |
72 | 法学院 | 陈凯娜 | 《诗经》读后感 | 三等奖 |
73 | 法学院 | 陈敏怡 | 走到茶峒溪边,听生命如歌——题《边城》 | 三等奖 |
74 | 法学院 | 陈文欣 | 万历十五年——平淡的一年 | 三等奖 |
75 | 法学院 | 陈心妍 | 正视对爱的追求——读《西厢记》有感 | 三等奖 |
76 | 法学院 | 陈彦君 | 精读《全球通史》,树立文化自信 | 三等奖 |
77 | 法学院 | 陈盈盈 | 读《乡土中国》有感 | 三等奖 |
78 | 法学院 | 陈桢文 | 做一个幸福的爱智者 | 三等奖 |
79 | 法学院 | 邓诗曼 | 青春闪耀冬奥,青年照亮未来 | 三等奖 |
80 | 法学院 | 姜雨晴 | 重读《边城》——苦涩的田园牧歌 | 三等奖 |
81 | 法学院 | 蓝柳玲 |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 三等奖 |
82 | 法学院 | 李铃儿 | 青春榜样,有你也有我 | 三等奖 |
83 | 法学院 | 李敏诗 | 从武大靖身上学“迎难而上” | 三等奖 |
84 | 法学院 | 李湘 | 青年魂,国之魂——致我们的青春榜样 | 三等奖 |
85 | 法学院 | 李心怡 | 刻在骨子里的印记——《乡土中国》读后感 | 三等奖 |
86 | 法学院 | 梁汶君 | 透过小茶馆体悟大乱世——《茶馆》读后感 | 三等奖 |
87 | 法学院 | 梁艺琳 |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 三等奖 |
88 | 法学院 | 梁颖 | 理想婚姻是浪漫与现实的双向奔赴——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 三等奖 |
89 | 法学院 | 林佳慧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读《物种起源》有感 | 三等奖 |
90 | 法学院 | 林晓竹 | 世事沧桑白鹿讧,风云诡谲百十年 | 三等奖 |
91 | 法学院 | 刘莉 | 佛不懂爱,唯不渡吾 | 三等奖 |
92 | 法学院 | 刘雪园 | 淬榜样之心,铸青年精神 | 三等奖 |
93 | 法学院 | 刘亦君 |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 三等奖 |
94 | 法学院 | 刘悦文 | 在纷繁的世界保持自己的方向 | 三等奖 |
95 | 法学院 | 罗琳 | 想像他一样 | 三等奖 |
96 | 法学院 | 罗马 | 从《唐诗三百首》中来 | 三等奖 |
97 | 法学院 | 罗思楠 | 阅读《乡土中国》有感 | 三等奖 |
98 | 法学院 | 罗泽仁 | 回首峥嵘岁月 致敬百年征途 | 三等奖 |
99 | 法学院 | 罗梓聪 | 阅读《白鹿原》的感想 | 三等奖 |
100 | 法学院 | 莫旻 | 婚姻:爱情与物质的双满足 | 三等奖 |
101 | 法学院 | 欧梦敏 | 以美观世,于世造美 | 三等奖 |
102 | 法学院 | 庞竣元 | 愿挽天倾者——读《鲁迅作品精华》有感 | 三等奖 |
103 | 法学院 | 庞淋 | 忆乡土气,抚乡人心——读《乡土中国》有感 | 三等奖 |
104 | 法学院 | 彭依依 | 追逐你的荣光 | 三等奖 |
105 | 法学院 | 屈乐知 | 围城——城内外的悲喜剧 | 三等奖 |
106 | 法学院 | 苏健枫 | 《人间词话》述评 | 三等奖 |
107 | 法学院 | 苏靖淇 | 赓续红色基因,谱写青春赞歌 | 三等奖 |
108 | 法学院 | 苏沁馨 | 看世间百态,品人情冷暖——读《围城》有感 | 三等奖 |
109 | 法学院 | 苏钰淇 | 读《乡土中国》 | 三等奖 |
110 | 法学院 | 谭梦蝶 | 读《红与黑》有感 | 三等奖 |
111 | 法学院 | 谭颖欣 | 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看中国——读《乡土中国》有感 | 三等奖 |
112 | 法学院 | 王晓欣 | 与迷茫同行,与孤独共舞——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 三等奖 |
113 | 法学院 | 王妤 | 唤醒黑暗中的冷漠与麻木——读《呐喊》后感 | 三等奖 |
114 | 法学院 | 魏加恩 | 林薛二人更爱谁 | 三等奖 |
115 | 法学院 | 文乐之 | 冬奥拼搏,青年争先 | 三等奖 |
116 | 法学院 | 吴绮婷 | 迎建团百年,担青年使命 | 三等奖 |
117 | 法学院 | 吴雨桐 | 以青春之名,谱青年使命 | 三等奖 |
118 | 法学院 | 吴臻臻 |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三等奖 |
119 | 法学院 | 伍美凤 | 惊鸿踏雪光芒聚,心有凌云志高栖 | 三等奖 |
120 | 法学院 | 伍敏瑶 | 展现青春风采,弘扬民族精神 | 三等奖 |
121 | 法学院 | 肖雨菲 | 盖茨比为何了不起?——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 三等奖 |
122 | 法学院 | 谢颖欣 | 不忘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 三等奖 |
123 | 法学院 | 徐乐萍 | 青春榜样茂风华,弘扬精神谱新章 | 三等奖 |
124 | 法学院 | 徐明丽 | 无声无息,巨大威力 | 三等奖 |
125 | 法学院 | 徐雯钰 | 青春有我,不只有我 | 三等奖 |
126 | 法学院 | 徐懿妮 | 绽放青春之光 | 三等奖 |
127 | 法学院 | 许楠楠 | 冲出围城——读《围城》有感 | 三等奖 |
128 | 法学院 | 薛炜丹 | 愿以滴水汇海河——做有为青年,践青春价值 | 三等奖 |
129 | 法学院 | 杨力 |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 三等奖 |
130 | 法学院 | 杨森铄 | 有愧 | 三等奖 |
131 | 法学院 | 杨桢 | 恋爱结婚背后的人间百态——读《傲慢与偏见》后感 | 三等奖 |
132 | 法学院 | 余林穗 | 以字描画,用心品读 ——《边城》读后感 | 三等奖 |
133 | 法学院 | 詹楚玲 | 穿过百年时光再相逢 | 三等奖 |
134 | 法学院 | 张婧茹 | 奋斗百年,薪火相传 | 三等奖 |
135 | 法学院 | 张婷婷 | 青春榜样 有你有我 | 三等奖 |
136 | 法学院 | 张馨悦 | 拒绝网络暴力,成为一个理性的个体——读勒庞所著《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有感 | 三等奖 |
137 | 法学院 | 张祝凤 | 建团百年,风华正茂 | 三等奖 |
138 | 法学院 | 郑晓菲 | 读《围城》有感 | 三等奖 |
139 | 法学院 | 郑梓茹 | 重读经典 | 三等奖 |
140 | 法学院 | 钟佳荟 | 养浩然之气,赴青云之志 | 三等奖 |
141 | 法学院 | 钟乐乐 | 燃烧的青春,飞扬的少年 | 三等奖 |
142 | 法学院 | 钟宛谕 | 《白鹿原》——不屈于命运的反抗之歌 | 三等奖 |
143 | 法学院 | 周秀蓁 | 简单爱情,沉痛结局——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读后感 | 三等奖 |
144 | 法学院 | 周炎培 | 漫漫取经路,款款修心途——《西游记》读后感 | 三等奖 |
145 | 法学院 | 周渝茜 | 红楼一梦,阅尽人间 | 三等奖 |
146 | 法学院 | 周玉婷 | 城市褶皱间的乡土气息——阅读《乡土中国》有感 | 三等奖 |
147 | 法学院 | 朱妙钰 | 以青年之力量助推祖国之富强 | 三等奖 |
148 | 法学院 | 朱婉盈 | 放下傲慢,融化偏见 | 三等奖 |
149 | 法学院 | 邹浩 | 走在蒙铁尔原野上的老头——《堂吉诃德》书评 | 三等奖 |
150 | 法学院 | 潘芷晴 |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 三等奖 |
151 | 公共管理学院 | 蔡伊敏 | 庆建团百年,扬青春斗志 | 三等奖 |
152 | 公共管理学院 | 陈可芊 | 龙凤皆得,未安天下 | 三等奖 |
153 | 公共管理学院 | 陈莎娜 | 理性的瑰色爱情——《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 三等奖 |
154 | 公共管理学院 | 邓敏溶 | 珍惜当下,归于平凡——《围城》读后感 | 三等奖 |
155 | 公共管理学院 | 冯文倩 | 鬼神志怪,社会百态 | 三等奖 |
156 | 公共管理学院 | 赖展桦 | 少年不惧岁月长,我愿与她共成长——我与共青团的故事 | 三等奖 |
157 | 公共管理学院 | 吴彩霞 | 拨云见光,拥抱天光 | 三等奖 |
158 | 公共管理学院 | 杨峰源 | 读《乡土中国》有感 | 三等奖 |
159 | 公共管理学院 | 钟灵 | 《乌合之众》:于人潮中怒视 | 三等奖 |
160 | 管理学院 | 梁嘉颖 | 我的心也需要眼镜 | 三等奖 |
161 | 管理学院 | 林晓彤 | 读《鲁迅作品精华》有感 | 三等奖 |
162 | 管理学院 | 刘嘉韵 | 建团百年正青春 奋发有为正当时 | 三等奖 |
163 | 化学化工学院 | 陈思羽 | 论孙悟空 | 三等奖 |
164 | 化学化工学院 | 蒋邑文 | 锻造民族主体,弘扬红色精神——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 三等奖 |
165 | 化学化工学院 | 李美仙 | 情之所牵,心之所系 | 三等奖 |
166 | 化学化工学院 | 廖嘉欣 | 真实生动,共情你我 | 三等奖 |
167 | 化学化工学院 | 叶婷娟 | 群籁参差,群有所美——《谈美》读后感 | 三等奖 |
168 | 化学化工学院 | 张钰滢 | 《万历十五年》——晚明的衰落 | 三等奖 |
169 | 化学化工学院 | 朱婉婷 | 告子美书 | 三等奖 |
170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蔡璇英 | 感知自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 三等奖 |
171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刘嘉 | 携手冬奥,我们一起向未来 | 三等奖 |
17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彭丽瑚 |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垮掉的一代” | 三等奖 |
173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尚毅 | 我与经典百书——《三国演义》 | 三等奖 |
174 |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 吴泽源 | 《边城》读书心得 | 三等奖 |
175 |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 周炜枫 |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 三等奖 |
176 | 教育学院 | 陈若渠 | 《白鹿原》读后感 | 三等奖 |
177 | 教育学院 | 陈迎 | 河上的爱之城 | 三等奖 |
178 | 教育学院 | 邓舒婷 | 重燃民族魂,抗疫在路上——读《鲁迅作品精华》有感 | 三等奖 |
179 | 教育学院 | 黄慧婷 | 《围城》读后感 | 三等奖 |
180 | 教育学院 | 黄正平 | 不做阿Q | 三等奖 |
181 | 教育学院 | 李嘉颖 | 眼中人事,真伪心明 | 三等奖 |
182 | 教育学院 | 沙亚古丽·木拉提 | 生逢新时代,青春当有为 | 三等奖 |
183 | 教育学院 | 谭翔天 | 心怀正义,永向光明 | 三等奖 |
184 | 教育学院 | 唐星辰 | 逍遥 | 三等奖 |
185 | 教育学院 | 吴紫滢 | 百年团建风华立,青年不负盛世情 | 三等奖 |
186 | 教育学院 | 徐新惠 | 雪啸龙吟 | 三等奖 |
187 | 教育学院 | 许怡敏 | 读《论语译注》有感 | 三等奖 |
188 | 教育学院 | 郑小丹 | 上岸!共青团信仰 | 三等奖 |
189 | 教育学院 | 周学瑜 | 继往开来:同道,同频,同行 | 三等奖 |
190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梁利玲 | 理想中的骑士会有结局 | 三等奖 |
191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罗诗棋 | 何以解忧,惟有父爱——读《傅雷家书》有感 | 三等奖 |
192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伍婉阳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 三等奖 |
193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许如营 | 《百年孤独》读后感——一场巨大的无意义的奋斗 | 三等奖 |
194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易鸿 | 种自己的玫瑰,连成欲滴中国红 | 三等奖 |
195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周嘉淋 | 无用之美——读《谈美》有感 | 三等奖 |
196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蔡子晴 | 在中国,谈乡土 | 三等奖 |
197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陈乐怡 | 物质利益观影响下对青年学生奋斗观的思考——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 | 三等奖 |
19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陈昕琦 | 让春天不要沉寂 | 三等奖 |
199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许嘉炜 | 承继革命意志,为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终生——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 三等奖 |
200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陈幸榆 | 《简爱》读书感悟 | 三等奖 |
201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林欣仪 | 《孟子译注》读后感 | 三等奖 |
202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卢思霖 | 时代荣光下的家与国 | 三等奖 |
203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彭蔚蔚 |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 三等奖 |
204 | 人文学院 | 陈欣琪 | 艺术与人生 | 三等奖 |
205 | 人文学院 | 陈艳瑾 | 无用之用——读《谈美》有感 | 三等奖 |
206 | 人文学院 | 戴紫霞 | 穷极文人的堕落与进取 | 三等奖 |
207 | 人文学院 | 郭嘉仪 | 玩偶的出走——《玩偶之家》书评 | 三等奖 |
208 | 人文学院 | 郭婉容 | 对比分析《搜神记》与《三国演义》中有关左慈的篇目 | 三等奖 |
209 | 人文学院 | 何梦丽 | 从《菊与刀》看日本文化的对立统一性 | 三等奖 |
210 | 人文学院 | 何子健 | 漫谈《宋词三百首笺注》的军旅词——以范仲淹、岳飞、辛弃疾的词作为例 | 三等奖 |
211 | 人文学院 | 黄洁琪 | 论《浮士德》理性悲剧中的人性写照 | 三等奖 |
212 | 人文学院 | 黄李君 | 孤雁归群,齐赴暖春 | 三等奖 |
213 | 人文学院 | 江丽慧 | 论从禅宗视角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现代伦理困境 | 三等奖 |
214 | 人文学院 | 李家玉 | 《诗经》中解读的“知人论世” | 三等奖 |
215 | 人文学院 | 李雯雯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三等奖 |
216 | 人文学院 | 李汶畅 | 高老头的多重形象——读《高老头》有感 | 三等奖 |
217 | 人文学院 | 李羡桐 |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情节观 | 三等奖 |
218 | 人文学院 | 李颖 | 永不失落的守望者 | 三等奖 |
219 | 人文学院 | 梁诗音 | 梦里边城若有诗 | 三等奖 |
220 | 人文学院 | 梁心茹 | 那抹颜色 | 三等奖 |
221 | 人文学院 | 林诗艺 | 日本的矛盾——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有感 | 三等奖 |
222 | 人文学院 | 刘俊堯 | 再读三国有感 | 三等奖 |
223 | 人文学院 | 刘宇涵 | 关中平原上的一首磅礴史诗——论《白鹿原》的历史性和真实性 | 三等奖 |
224 | 人文学院 | 吕诗敏 | 一场轰烈的人性“复活” | 三等奖 |
225 | 人文学院 | 马凤茹 | 从认知文体学角度解读人物形象的立场问题 | 三等奖 |
226 | 人文学院 | 马燕华 | 青春里的光 | 三等奖 |
227 | 人文学院 | 彭堃 | 《水浒传》中元宵节民俗描写及其价值 | 三等奖 |
228 | 人文学院 | 彭汛子 | 《红与黑》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 三等奖 |
229 | 人文学院 | 邱晓静 | 《西厢记》空间叙事下的主题表达 | 三等奖 |
230 | 人文学院 | 沈楠 | 论《水浒传》中武松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建构 | 三等奖 |
231 | 人文学院 | 王玥璇 | “环形监狱”中的泼妇——浅析《红楼梦》王熙凤与《驯悍记》凯瑟琳娜泼妇形象 | 三等奖 |
232 | 人文学院 | 魏雨彤 | 论《白鹿原》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 | 三等奖 |
233 | 人文学院 | 翁雨晴 | 从《伊利亚特》观照“荷马时代”的女性 | 三等奖 |
234 | 人文学院 | 吴静 | 论《高老头》的法律书写 | 三等奖 |
235 | 人文学院 | 吴逸勉 | 情不情,淫非淫 | 三等奖 |
236 | 人文学院 | 吴苑瑛 | 生于自然,返于自然 | 三等奖 |
237 | 人文学院 | 谢燕 |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读后感 | 三等奖 |
238 | 人文学院 | 徐世浩 | 从《孙子兵法》看《左传》中的军事思想 | 三等奖 |
239 | 人文学院 | 许婷婷 | 读《西厢记》有感 | 三等奖 |
240 | 人文学院 | 叶诺琦 | 为荣誉而战:论荷马的英雄观 | 三等奖 |
241 | 人文学院 | 余诗漫 | 傲菊尖刀——看《菊与刀》中的耻感文化 | 三等奖 |
242 | 人文学院 | 詹小璇 | “假模假式”下的重生——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之路 | 三等奖 |
243 | 人文学院 | 张东玉 | “重复”的艺术——读《水浒传》有感 | 三等奖 |
244 | 人文学院 | 张琳娜 | 论沈从文在《边城》中对爱与美的追求 | 三等奖 |
245 | 人文学院 | 张晓桦 | 以青春之我,泼墨时代华章 | 三等奖 |
246 | 人文学院 | 张晓琳 | 探究《牡丹亭》中的服饰民俗 | 三等奖 |
247 | 人文学院 | 张滢 | 桃花源的存在与幻灭 | 三等奖 |
248 | 人文学院 | 钟俏 | 浅谈《傲慢与偏见》的审美价值 | 三等奖 |
249 | 人文学院 | 钟子淇 | 《传习录》——阳明精神与人生 | 三等奖 |
250 | 生命科学学院 | 关雪亭 | 坚韧而倔强,独立且自爱 | 三等奖 |
251 | 生命科学学院 | 谭世雄 | 宋代文化 | 三等奖 |
252 | 生命科学学院 | 张瑞敏 | 守望麦田,坚守初心——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 | 三等奖 |
253 | 生命科学学院 | 卓奕丰 | 年轻的中国魂——谷爱凌 | 三等奖 |
254 | 生命科学学院 | 左杜腾 | 更深一层的《西游记》 | 三等奖 |
255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冯韵程 | 《边城》——展现青涩的爱情与淳朴而善良的民风 | 三等奖 |
256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李嘉琪 |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 三等奖 |
257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柳婷 | 浅读《儒林外史》有感 | 三等奖 |
258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卢紫珊 | 《茶馆》读后感 | 三等奖 |
259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易芳婷 | 浅析《共产党宣言》 | 三等奖 |
260 | 土木工程学院 | 陈康良 | 品味天下三分,感慨百态人生 | 三等奖 |